什么是智能?這個問題鮮有討論。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認為只要帶有一個處理器芯片就是“智能”。如果真是這個邏輯的話,那就意味著是否智能的關鍵是有沒有處理器芯片。拿大腦做個類比,是否智能就看有沒有大腦。于是,我們就能理解為什么在智能時代會存在許多豬一樣的隊友了。智能決不能如此輕描淡寫。智能需要既有智慧,又有能力。
也就是說,只具有數(shù)據(jù)采集能力的硬件是不適合叫做智能設備的,那不過就是個外觀精致的傳感器而已。很典型的例子就是前不久墨跡天氣發(fā)布的空氣果,無論室內還是室外版都絲毫見不到任何智慧的痕跡。各種各樣的智能手環(huán)也在此列。JawboneUp提供的睡眠監(jiān)測是個很吸引眼球的功能,但在實際使用之后,不少用戶便意識到這個功能的雞肋了。如果不能幫助用戶改善睡眠,那么每天向用戶匯報其睡眠情況的意義又在哪里呢?
一款既有智慧又有能力的產品通常意味著具備三個要素。首先是對環(huán)境的感知能力,這是今天的智能硬件扎堆的地方,對于傳感器的運用還處在探索階段。其次是認知能力,需要能夠在感知所獲取的信息基礎上推導出對用戶有意義的判斷。具備這個要素的產品才開始有智能的味道。氣溫下降時提醒用戶添衣,快下雨了提醒用戶收衣服......但這樣的智能充其量不過是幼稚園水平,面對成人用戶時便只能靠賣萌討巧,而不能建立長期的信任關系。最后,在正確認知的基礎上進一步需要的便是行動能力,能夠替用戶第一時間采取必要的行動。Google公司長期致力開發(fā)的無人駕駛汽車在這三個要素上都有不俗的表現(xiàn)。